52小说网 > 高门闺秀 > 第243章 他最牵肠挂肚的姑娘

第243章 他最牵肠挂肚的姑娘

52小说网 www.52xs.net,最快更新高门闺秀 !

    谢韫清出去后,顾平章负手立在窗前,看着垂挂在屋檐下的冰柱,恍然觉得自己的一颗心也像是坠入了冰窟之中。

    这个冬天实在是太难捱过去了,顾平章不断的回想起十六年前的那个冬日。

    后悔吗?

    救下昶王遗孤,庇护先豫亲王唯一的血脉……

    成帝对此事有多么忌讳,顾平章岂会不知?

    然,人生于世,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

    哪怕再让他重新选择一次,顾平章仍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他自启蒙起便立下的决心,绝不只是说说而已。人生天地间,高不盈七尺,寿不过百年,但求一个无愧于心尔。至于是非功过,那也得等到他百年之后,留给后人评说。

    只是,阿清到底是如何被萧玄那小子笼络的,倒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他该寻自己的女婿小酌几杯了,顾平章默默想着。

    臭小子,这就打起他外孙女的主意了。

    他怎么就没有注意到,萧玄那小子成天见的往谢府跑,连顾家都鲜少来了。

    出了帝京,越发的严寒。越往沿海的胶东郡,众人更能感受到寒风裹挟着砂砾,风刮在脸上,稍不注意,肌肤就会被刮了血口子出来。

    萧玄自始至终,都是挺直脊梁、夹着马腹、坐在马背上。

    他所率领的部下中,不少人都是上次跟着他抗击虢军的士兵。

    见到尚未加冠的小王爷,顶着寒潮冷风,从来没喊过一声苦。哪怕是亲卫劝他坐进轿子中,都没有妥协。

    众人再想起他面对虢国大将成晖时的从容勇武,心里面的敬佩便油然而生。

    更有一些人,儿时听着先豫亲王英勇事迹长大的,抱憾于不能投身先豫亲王麾下,如今亲眼见到小王爷的威武。小王爷自幼丧父,便有乃父之风,那么,先豫亲王又是怎样一个神武不凡的人呢?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有些心向往之。

    萧玄沿路都是骑着马,与所有人一同赶路、一同吃干粮。分明是养尊处优的小王爷,偏偏没有喊一声苦。

    众人暗暗钦佩,原以为他是锦衣纨绔之徒,没想到小王爷却是一个可当大用的。原本大部分人,对那些蛮横奸猾的倭人都是心存畏惧的,此时不由得振作了起来。

    萧玄抬头看着乌云滚滚的头顶,离开京城,已经许久没有见过晴日了。

    若是放在前几年,他绝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带着大周的男儿们,在沙场厮杀,为保护自己的国家与子民而战斗。

    然而,纵使北地与胶东郡条件要比京城恶劣得多,萧玄要觉得这里的空气,要比京城新鲜自幼许多。

    在京城,他的一举一动都受人监视着,只有离开天子的掌控,他才能获得片刻的自由。

    不过转念一想,若是让他此后不再进京,可以时时都拥有着自由,他当真觉得开心吗?

    大概会一辈子不开心吧,他最牵肠挂肚的姑娘还在京城。不知道此时此刻,她是否也正在想念着他?

    萧玄抬手,轻轻按向自己的胸口,那里,有着他心悦的姑娘的簪子。

    想起临行前,她的殷殷叮嘱,萧玄便忍不住翘起了嘴角。

    相识这么久,他从未见过她那样啰嗦的时候。

    他知道,她是关心自己。

    萧玄的心里面就像是吞了蜜糖一般甜蜜。

    一边的罗隐打了个哆嗦,完了完了,这还没有到东海郡,小王爷脑子就已经冻坏了。真要与倭人相抗起来,小王爷还能保持冷静理智吗?

    萧玄察觉到罗隐担忧的眼神,抬头望了过去。罗隐没来得及移开视线,正好与萧玄目光相撞,他顿时心肝儿乱颤,咧着嘴露出了一个傻笑。萧玄哼唧一声,扭过头去不再理会罗隐,却觉得鼻头发痒,连连打了两个喷嚏。萧玄不悦的瞥了罗隐一眼,定然是他这个胆大包天的属下偷偷的骂他!

    罗隐抓了抓脑袋,顿觉这日子没法过下去了。什么时候才能回京城啊,谢姑娘不在身边,主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了。

    这日,京城放晴了,谢韫清一大早起身,见窗外的梅花打了花苞,心思一起,吩咐青萝磨墨,提笔绘了一副晴日雪梅图。

    素问站在旁边,盯着看了许久,实在是搞不懂,为什么姑娘会花这么多的精力在画画上。转念想起自己,自幼沉迷习武,经常在演武场一待就是一整日。

    虽然她仍然不明白画画有什么意思,但是她选择尊重谢韫清的喜好。

    谢韫清画完,搁下笔,站着看着自己笔下的景象,一时有些怔然。想到出京好一会儿的萧玄,若是萧玄在京城,她就可以与萧玄一起研究画作了。

    等等,与萧玄有什么干系?她完全可以去与母亲研习啊。

    谢韫清抬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脸颊,没有生病啊,那么为什么脑子这样糊涂?最终,谢韫清将这一切都归结于自己这几日没有休息好的缘故。至于她为何没有休息好,谢韫清又开始纳闷了。

    直到墨迹晾干,谢韫清亲自将画收好,重新净了手,抹上面脂手膏。

    今儿是施明光去大长公主府的日子。

    谢韫清收拾妥当去了顾府。

    施明光面上十分不好看,一直黑着一张脸。

    谢韫清心知施明光不愿意与勋贵、命妇打交道,她也不想强迫施明光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只是,大长公主初醒,虽只是施了一回针,吃了两剂药,谢韫清仍然有些放心不下。想着借此机会,让施明光再看一看大长公主的身体状况。

    若是再开几贴药吃下,大长公主也因此康健,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施明光岂不知谢韫清心中所想?他也想着再替大长公主瞧一下病体。自然不是因为他妙手仁心、医德高尚,无他,只是为了大长公主的病以后不会再犯,那两个太医不会背后嘲弄他。只是,说到底,大长公主康健与否,太医们非议排挤又如何?施明光对这些方外之物从来不在意。

    他答应去大长公主府,无非是谢丫头想要他过来而已。

    一想起这些,施明光便觉得脑袋疼。

    早知自己会被谢丫头拿捏得死死的,他当初就不要头脑发热,想要收谢丫头为徒弟,或者认谢丫头为孙女儿。

    就好比谢丫头给她写了一封信,他就屁颠屁颠的进京来了。

    若是佯装自己没有收到信,或者不在家中,不进京来,又哪里有这些麻烦?

    说到底,也是他太孤独了。

    他游历了大江南北,直到年纪大了,蓦然发现自己曾经的挚友,一个个都已经失去了联络。

    他是有些孤单了。

    进京会会老朋友也好,顺便还能与顾平章对弈几局。

    打定了主意,施明光就带着自己的药童进京了。

    施明光坐在轿子里面,很有些无奈的样子。

    谢韫清拨弄着手炉,道:“您已经第三次叹气了,到底是什么事情,令你至今未能畅怀?”

    “我只是在想,要是我一早就不答应你进京,会不会就没有这么多的麻烦?”只可惜,他已经上了贼船了。

    不过,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当真选择对谢韫清的信函视而不见么?恐怕未必吧。想到这一层,施明光更加的不舒坦了,就是因为如此,他才被谢丫头吃得死死的。

    一晃儿的功夫,马车就已经在大长公主府的门口停了下来。

    罗慧心应当是门房打过招呼了,门口的护卫没有多为难,倒是门房将两人引领着去了大长公主那儿。

    大长公主看上去精神状态极佳,虽是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言谈更是利落。

    施明光松了口气,无论如何,大长公主看上去也不是那种刻薄尖酸的老妇人。给这样的人瞧病,也不怕牵扯出一大堆有的没的。

    “前几日多谢先生施救,本宫才得以苏醒。若不是先生医术精湛,恐怕本宫现在已经是一具尸身,又怎么有机会能与先生叙话。”

    大长公主娓娓道来,施明光不由得反复瞥向了刘太医与孙太医,最后大长公主见施明光频频看向孙太医,大长公公主颇为无奈的睇了一眼孙太医。

    饶是这位施先生救了她的命,可是孙太医到底出自太医署,出来好歹也算代表了太医署的脸面。大长公主身为皇室中人,到底还是得维护孙太医的几分体统的。

    大长公主端起茶杯啜了一口,开始与施明光攀谈:“听施先生的口音,应当不是京城人罢?”

    施明光收回视线,摆了摆手道:“乡野幼时跟着父母住在青莲巷,只是再后来,举家迁到广陵。这些年乡野四处行走,口音早就变了。”

    “广陵,”大长公主沉吟了一会儿,才与谢韫清问道:“本宫倒是记得,顾家祖籍在广陵?”

    谢韫清颔首,“承蒙大长公主还记得,臣女的外祖家祖籍的确在广陵,也是几十载前,外祖父入京为官,才举家迁进京城。”

    “你外祖家几十载不曾回去,那广陵的宅子,现在还有人看管吗?”大长公主饶有兴致的问道。

    谢韫清心里面微有诧异,大长公主为何会追着外祖家问个不停?不过心中不解,面上仍旧毕恭毕敬的答道:“外祖家的大部分族人还是居住在广陵的,祖宅如今住着臣女的叔外祖父一家。”谢韫清福至心灵,意识到了什么,试探的说了一句:“外祖父即将年迈致仕,他离家几十载,一旦致仕,应当会回到广陵祖宅,度过余生吧。”

    大长公主听了,失神了好一会儿,才点头道:“这是应当的,落叶归根,人之常情。”

    谢韫清见大长公主面色有些苍白,开始后悔刚刚自己为何会多嘴。

    正当她心中歉疚之时,大长公主已经笑着开口:“那在广陵,顾老先生便已经认识这位施先生了吧?”

    孙太医浑身一震。

    原以为这个村野大夫不过是误打误撞治好了大长公主,若是他与顾阁老相熟,能与顾阁老交上朋友,那定然是有真本事的。想到自己对面前这大夫的冷嘲热讽,孙太医觉得脸皮子都躁得慌。

    好在施明光没有看他,而是在一边听着大长公主与谢家小姑娘的对话。

    刘太医也是呆了片刻,他虽然猜到这位大夫来历不简单,却是不知道他与顾家当真有这么深的渊源。

    大长公主到底阅历丰富,见多识广,略一思索,便揣摩出施明光的身份。

    “本宫曾经听闻,旧时在施州有一杏林世家,出了无数济世的神医,不知先生是不是出身本宫所说的世家?”

    长公主的话,于孙刘两位太医来说,莫过于当头棒喝。

    世人常说“杏林妙术,惟在施州”,这个‘施州’指的就是施州的杏林世家明家。

    明家世代行医,誉满杏林。如今的医典经书,大多也是明家人修纂编写出来的。

    刘太医当初始学岐黄,接触到的医经,无一不是明家编纂的。

    他的师父,便是师承明家。

    可以说,在刘太医潜意识里,明家便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哪一个医者都是无法翻越的。

    刘太医行医也有几十载了,虽然自信自己的医术甚是精湛,但是在明家人面前,还是没有那个底气。

    孙太医要比刘太医年轻十来岁,他记事的时候,京城已经鲜少再有明家的消息了。虽然知晓自己学医以来用过的医学经典都是出自明家,但是孙太医并不能直观的感受得到明家在杏坛举足轻重的地位。孙太医张了张嘴,怎么刘太医看着施明光那么一副激动雀跃的样子?

    施明光倒是不急不躁,施施然喝了一杯茶。

    孙太医在一旁看着,见刘太医手竟然有些发抖,孙太医不由发笑,一大把年纪了,又不是毛头小子,竟然紧张成这副模样。孙太医的目光随即又被施明光吸引了过去,大长公主面前,他胆敢饮茶?真不知哪来的胆量?

    不过,尽管孙太医觉得施明光的举止鄙陋粗俗,碍于大长公主在这儿,以及之前得到的教训,孙太医百年忍着没有开口奚落施明光。

    施明光点头承认,“出门在外多有不便,索性用化名了。”

    刘太医一直在注视着施明光,眼神是那样的热切,施明光注意到了,实在是不知刘太医为何一眨不眨的盯着他看。

    向来只有偷看年轻美貌的小姑娘的道理,他这个糟老头子有什么好看的?

    刘太医近乎贪婪的看着施明光。

    明家这些年只是甚少出现在京城,他也曾探寻过明家人的行踪,最后全都无疾而终。他早已经放弃了,明家人却出现在了他眼前。

    施明光不想继续待下去,直接对大长公主道:“乡野待会儿再开个方子,大长公主连续喝上一个月,就不会再发作了。”

    孙太医忙站出来,“你都不知道大长公主身体情况如何,你怎么敢给殿下胡乱开药?万一出了差池,你担待得起吗?”

    “若是我没记错,上一次你也是这样质问我的。”对于上蹿下跳蹦跶得特别欢快的孙太医,施明光实在是懒得搭理,硬邦邦的反讥了回去。

    罗慧心看看孙太医,又看看施明光,最后留意着大长公主的态度,安静的当块布景板。

    她知道祖母在这儿,祖母不是个不分是非的,孙太医蹦跶得越高,最后吃的亏可能也就越多。

    果然,大长公主目光越来越森寒。

    她才是这公主府的主子,她还没发话,一个小小的太医竟然敢对她的救命恩人百般刻薄。

    孙太医忙着与施明光置气,哪里注意到大长公主脸上已然带了一层薄怒。

    谢韫清看着大长公主,心里有个奇异的念头。大长公主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如今脸上却带着怒容,总不至于,只是因为孙太医在她面前胡言乱语的缘故吧?

    莫非,是因为孙太医对施先生不敬,而施先生,又是外祖父的挚交好友?

    想到这些日子,大长公主对她态度和蔼,要比对其他的世家千金们和善得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外祖父的缘故吧?

    顾平章不想再理会孙太医,直接讨来笔墨,写了一纸药方,递给了一边的嬷嬷收下,而后便起身径直离去了。

    孙太医想要上前夺过药方,对施明光开出的药方大肆批判一通,却听见大长公主的声音响了起来,“谢家丫头,让你看了这么大的笑话,你先回去吧。”

    谢韫清起身告辞,罗慧心送她出了门,再次回来的时候屋里面已经是安静得可怕。

    大长公主靠着床榻,带着淡淡的笑意望着跪在地上的孙太医,然而她的目光是那样的幽冷,丝毫不夹杂着感情。

    “本宫还好端端的待在这儿,怎么,哪里就由得你迫不及待的替本宫说话了?”大长公主忽地冷笑道。

    两个太医跪在地上,刘太医已是冷汗涔涔,孙太医犹自不知,说道:“殿下,那人不过是个游方大夫,凡事还是谨慎小心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