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小说网 > 时代痕迹——朱家的变迁史 > 第三章企业扩产

第三章企业扩产

52小说网 www.52xs.net,最快更新时代痕迹——朱家的变迁史 !

    第三章、企业扩产

    在这一段时间,中央决定对下放到农村的大批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陆续收回城里安置。 如此一业,大批知识青年从农村返回城镇需要安置,县上的就业压力空前巨大,为此,县上要求各个有能力接收的地方和单位都要积极安置这些返城青年,以确保这些下乡青年能够有工作做。

    按照县上的统一要求,县劳动局下达给县农机局的安置任务非常重,县农机局为了完成县上下达的任务,根据龙台农机厂的实际,要求龙台农机厂安置返城青年二十名。龙台农机厂本来只有二十多名职工,现在一子下要增加二十人,压力非常巨大。为此,县农机局安排龙台农机厂新购买两套生产榨油机的设备,增加生产产品,扩大生产规模,以完成县上下达的二十名回城青年的安置任务。之前,龙台铁器社一直都只是生产一些日常的如锄头、镰刀之类的小型农具,最大的产品也就是前两年开始生产的打谷机。生产这种榨油机之类的比较精密的产品,在厂里来讲还是第一次。尽管在购进这两套设备时,厂里也派人去生产厂家学习了几天,但派去学习的人员只学会了如何操作,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生产出来的产品出现问题时,去学习的人也只有望机兴叹,无从下手。但如果总是去请生产厂家来维修,不仅费用高,而且影响生产。同时,生产榨油机,对于厂里的所有人来讲,都是全新的概念,之前生产的所有产品都是全机械的,或者是非常简单的产品,而榨油机不仅有机械部分,还有电器部分,而电器运转的原理对厂里的所有人来说,都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东西,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并且让这种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站住脚,不仅质量要好,售后服务也非常重要。但如果不懂这方面的技术,不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出了问题需要维修也是问题。

    为了解决生产设备和生产产品中可能存在的这些问题,厂里决定成立由分管技术的副厂长朱世禄挂帅的技术攻关组,一方面解决生产设备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处理生产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解决机械方面的问题,对于朱世禄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解决电器方面的问题,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朱世禄来讲,就不蒂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就是厂里其他技术人员,文化程度基本上也和他一样,是半斤对八两,并且多数人的钻研精神都还远不如他。

    面对这巨大难题,朱世禄想到自己作为分管技术的副厂长,只有自己带头,才能带动其他人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共同攻克这一难关。为此,朱世禄专门去书店买了《电器初步知识》、《电器常见问题》、《电器原理》等书籍,开始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对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来讲,要看懂、学会复杂的电器知识谈何容易。在这段时间里,朱世禄只要有空,手中就抱着书看,实在不懂的地方,开始时他去问朱世财,以为朱世财作为高中生应该懂,但朱世禄也只懂一些基本原理,在实际运用上也说不出个子曰,后来他又去找镇上电器修理铺的师傅,向他们请教,请他们指点。但电器修理铺的师傅是只懂操作,不懂原理,同样无法给朱世禄满意的帮助。后来,朱世禄向厂里提出,他和另外一个技术人员到绵江地区专门生产电器设备的厂去学习。朱世禄提出这个要求后,厂里通过伍城县农机局和绵江地区农机局联系,希望地区农机局帮助。在绵江地区农机局的帮助协调下,终于联系到长虹电器厂,该厂同意他们去学习三个月。

    在长虹电器厂学习的这三个月时间里,朱世禄真可以说是如饥似渴,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厂里跟师傅学习上。通过三个月的跟班学习,使朱世禄和另外一个和他一起到长虹厂学习的技术人员初步掌握了电器的一些基本工作原理,为解决榨油机生产过程中电器部分可能出现的问题奠定了的基础。

    回到厂里后,朱世禄和同去学习的人员一起,结合榨油机的工作原理,通过认真琢磨,反复实践,终于解决了之前一直无法解决的榨油机加热控温问题。这样,使厂里生产出的榨油机不仅能够在稳定的控制温度内工作,而且解决了不同的榨材需要不同的温度控制问题,从而使生产出来的榨油机能够更广泛地适用于大豆、花生、菜籽、棉籽等榨压材料的需要,也为更好地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创造了基本条件。

    虽然产品试销取得成功了,但开始批量生产还存在不少困难。主要是因为龙台机械厂生产的这种产品是一种新产品,市场认知度还很低,要打开市场形成一定的销售能力,还必须做大量工作。由于还处于完全的计划经济时期,各生产企业自主开发市场、推销产品的意识和能力都基本上还没有,虽然龙台机械厂生产的榨油机机型小,需要场地少,并且能够适应多种榨材,但毕竟面向市场时间短,市场认识度低,产品正式生产投入市场后,销售很不理想。县农机局下达的生产一百台的任务虽然厂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但销售却聊聊无几,极大多数产品都积压在厂里。

    厂里榨油机,可以说是朱世禄一手一脚付出了全副身心后生产出来的。但面对生产出来却销售不出去的榨油机,就象是看到自己长大了的女儿嫁不出去,朱世禄的心里非常着急。本来,按照一惯的做法,生产企业只管生产不管销售,但面对自己生产出来却又销售不出去的产品,朱世禄大胆地向县农机局的领导提出,厂里组织人员到市场上去推销的办法。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胆而且冒险的想法。朱世禄给县农机局的领导汇报后,县农机局的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并请示了县政府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最后,同意龙台机械厂可以组织小规模的队伍去推销自己厂里生产的榨油机。这在当时无异于是一个开天辟地的事。县农机局答复同意后,朱世禄和厂的其他领导一起,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同意由朱世禄带队,从厂里抽调四五个新进厂的人员,到市场上去推销厂里生产的榨油机。

    有了这个决定,朱世禄虽然觉得自己承担着不小的风险,但也全力以赴地和厂里抽调出来的几个同志一起,带着榨油机,利用各地的赶场天,到场镇上去现场操作示范,让大家认识这种榨油机的优点,了解这种新产品的特点。

    对于朱世禄他们这种做法,人们都觉得非常新奇,尤如看大戏一样,他们每到一个地方,示范机的周围都被围得水泄不通。有了这种现身说法式的推介,厂里生产的榨油机很快就被社会认知,产品的销路开始逐步打开,销售逐步增加。不到三个月时间,厂里最先生产的一百台榨油机就销售了一半多,到将近半年的时间,原来生产的一百台已经销售一空。厂里把这个情况给县农机局报告后,县农机局又很快下达了增加三百台生产的计划。

    龙台机械厂本来的职工就不多,虽然新进了二十名返城的青年作为厂里的职工,但毕竟都是新手,现在不仅要生产传统的农用家具如锄头、镰刀、犁耙等,还要按县农机局下达的计划生产榨油机,厂里的人员就开始显得有些紧张了,全厂职工开始加班。随着榨油机生产的增加,市场销售也明显增加。虽然县农机局新下达了增加生产三百台的计划,但不到半年时,生产出来的三百台榨油机又几尽销售一空。销售越好,生产当然就越忙。如此一来,龙台机械厂就感觉到人员不足,增加人员成了很自然的要求。当时,尽管返城知青的安置高峰期已过,但仍有一些返城青年需要安置。龙台农机厂有增加人员的需求,县上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增加就业的机会。厂里还没有正式向县农机局提出增加工人的要求,县农机局也还没有正式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县劳动部门就已经下达了同意龙台机械厂新招工人的计划。同意龙台机械厂在返城的知青中再新招30名工人,使龙台机械厂的职工人数增加到70多人。这也是自龙台铁器社公私合营以来职工增加最快的一年,并且也是第一次面向社会招工(虽然是指定了招收范围),之前厂里的工人替换,主要是象朱世禄这样顶班进厂的。这批新招的工人进厂后,厂里经过短暂培训,便采取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让他们马上上岗,以满足生产需要。

    应该说,在开始生产榨油机的整个过程中,朱世禄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龙台机械厂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厂里招工人时,朱世禄本来是存了一些私心,希望二弟朱世寿能够去参加招考,但后来上面定的条件就是从返乡回城镇的青年中招选。这样,朱世禄仅存的一点私念也就无法实现了。这在朱世禄内心里一直觉得是一个遗憾。当然,这种遗憾他没有对任何人讲,也不能讲。自己还仅仅是一个副厂长,就想到考虑自己的弟弟,别人知道后一定会说他想以权谋私,那么今后很多事他就不好办了。更何况他正处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期,下一步正式入党还要接受厂里职工的评议和考验。